“專用” 冠冕堂皇
如今市場上各類產品都講究“專用”,家裝瓷磚也不例外。廚房專用磚、浴室專用磚、臥室專用磚、陽臺專用磚,可你聽說過“工程專用磚”嗎?它在導購的口中是性價比超高的批量超值產品,但其實不然,專家指出其“專用”的頭銜僅僅是個噱頭,低“質”才是它們低價的真正源因。
“專用”聽著挺專業
近日,家住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前小區的王先生向記者反映,自己在某建材城選購地磚時在一品牌銷售人員的推薦下選購了一批性價比超高的“工程專用瓷磚”用于家裝。“當時我選了一款瓷磚,但是超出了預算近三千元,銷售人員就向我推薦了同一款式的”工程專用“磚,品牌和花色、規格完全一樣,差別在于這類產品是廠家為搶占大規模的工程家裝渠道特意開辟的生產專線,因為用于大規模工程使用,所以用量大、購買價格低。”
“我在買瓷磚時也被推薦購買工程用磚,銷售人員告訴我工程用磚和家用磚在本質上沒什么區別。”另一位同樣選擇工程用磚用于家裝室內使用的孫女士表示,自己在銷售人員介紹中得知,工程瓷磚是指用在公用空間的瓷磚,與家庭用磚共同按使用空間進行劃分。“她告訴我,既然是工程用的地磚,所以瓷磚的質量要有一定的要求,而超高的使用量也要求其具有高于家庭用磚的性價比。所以工程用磚可以花費‘批發價格’買到有質量保證的‘好’瓷磚。”
低的不只是價格
據了解,隨著瓷磚零售業的日益走緊,不少瓷磚商家紛紛打出了“工程專用”的瓷磚批發通道,向消費者推薦超高性價比的“工程專用瓷磚”。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商家的銷售人員在介紹工程用磚時只是一味強調其低廉的價格和超高的性價比,而其低價原因也被歸結為“由于工程渠道的用量大,廠家們為搶占工程家裝市場采取的薄利多銷政策”。
8月3日,記者采訪從事多年家裝設計的資深設計師蘇航,蘇航指出“工程專用”的渠道銷售量大使價格降低只是噱頭,其低價的真正原因是低質。“相對來說,工程磚是不適合在普通家庭裝修中使用的,因為工程磚密度不夠,平穩度也較差。”蘇航表示,“工程專用”看上去似乎很專業,但是其實是并未達到家庭室內使用標準才被掛上了“工程”的頭銜。“公共場所的用磚正常情況下一年可更換一次,但是家庭裝修中往往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在使用同一批瓷磚。相對家用磚,工程磚在價格、做工精細度、花色吸水率上都存在較大差別,一些施工要求不高、使用量大并且追求降低成本的工程會選購此類瓷磚,而質量較高的大型工程依然會避免采購。”蘇航表示,市面上一些價格便宜的工程涂料,工程磚,工程板等都是如此應運而生。
降低成本是目的
8月3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國內衛浴業某知名品牌工作人員王博,王博表示不少商家宣傳的“生產工程渠道產品”、“開頭工程專用生產線”等說法并不實際。因為從瓷磚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看,商家口中的工程用磚和市場上的零售渠道用磚都是一致的,將工程用磚獨立研發和生產可以降低產品成本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這個說法并不現實。“王博告訴記者,實際上不論是產品的配方、生產線、還是后期的包裝和儲存設備,工程磚和家用磚的流程、設備都是統一共用的,其真正差別就在于生產過程中調整了配方,使工程磚的生產原料成本下降,從而降低了產品的銷售價格。
“比如說,優等品瓷磚的配方為200元一噸,但工程用磚的配方經調整只需要80元,所以同樣成本下可以生產更多產品。另一方面,成本越高的產品附加值就越大,所以低價工程用磚除大型工程的精裝項目外,對于不少瓷磚銷售商而言同樣意味著量大價低,非常劃算,因此不少商家紛紛訂購,并在對其‘低價’、‘批量’優勢的宣傳中推薦給消費者,而大多數消費者也會由于不了解情況而跌進商家的陷阱。”王博在此提示消費者,盡管“工程磚”的價格較低,但相對零售渠道的家裝用磚質量較差,因此消費者應盡量避免在家庭裝修中使用。
“精裝” 以次充好
“忙完買房又跑裝修”讓不少消費者的煩惱“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為此不少開發商為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推出“買房子送裝修”的優惠政策。但是免費裝修的“餡餅”讓消費者品嘗到“占便宜”甜頭的同時忽略自身權益。有業內人士透露,精裝房的地面瓷磚質量讓人堪憂,但消費者卻往往在“贈送”的幌子下放松對其質量要求,停下了維權的腳步。
“精裝”瓷磚有點裝
2012年,國內某大型家居網站發起的“精裝房瓷磚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調查參與者購買的房屋為精裝房,其中近半數參與者表示在使用過程中曾遇到瓷磚質量問題,其中以色差嚴重、出現裂縫、厚度不均等情況。
“買房子時開發商按照樣板間給我們每個住戶都簽了精裝的具體標準,具體包括裝修內容、使用材料的具體品牌等待,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可信的,但是入住后發現地面瓷磚雖然在規格和顏色上和樣板間類似,但是效果還是有差距,估計用的東西不一樣。”家住北京市崇文區新景家園的周女士向記者反映。
無獨有偶,另一位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王浩先生也對精裝房瓷磚質量產生質疑。“從發到我們住戶手里的裝修標準上看,開發商承諾使用的品牌瓷磚報價很低,我當是覺得是因為他們有專門渠道能按照批發價格批量購買,可現看來質量和零售店的就是不一樣,這么低的價格里面肯定有問題。”
“贈送”遇阻難維權
記者經采訪了解到,盡管住和使用中遭遇精裝房屋瓷磚質量問題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但其中大部分難以順利維權。“當時我驗房的時候就發現瓷磚很多地方的色差特別,很影響客廳的整體效果,所以就要求開發商把顏色不同的換掉,但是開發商卻說精裝修屬于免費贈送,是給購房者的福利,還說所有施工標準都是按照事先簽訂的協議內容進行,項目、款式、價格都與協議一致,所以不給我更換。”
據了解,遭遇精裝瓷磚問題的消費者中,除了以周女士為代表的維權“碰壁派”,另一部分則自動放棄維權。“買房的時候覺得價格差不多的基礎上還送裝修比較劃算,本身對于白給的裝修質量就沒報太大期望。”家住北京市崇文區富貴園的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認為開放商統一裝修使用的材質、品質、批量作業的施工質量都沒有保證,因此盡管選擇了精裝房,但已經做好了自行更換部分裝修的準備。“我覺得這一期小區都是這么裝的,出現問題也不是我一家,如果我硬要求賠償也不太合適,”另一位家住北京市順義區某開盤一年的小區住戶周世杰表示,雖然入住半年后部分地磚出現了下沉,但自己并未打算要求賠償,“既然精裝修是贈送的,有了問題就去找也顯得太過計較。”
8月3日,記者電話采訪在京從事多年室內設計的北京青雷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資深設計師胡月女士,胡月表示,對于精裝房屋的瓷磚質量,由于涉及的住戶和用料較大,因此出現問題后開放商往往會選擇“能賴就賴”的策略。“因為出現的問題相對普遍集中,開放商一旦對某一個住戶承諾賠付,往往面臨著按照該標準賠償多戶的困境,風險大大增加,所以他們往往不會輕易妥協,消費者的維權難度也就大大提升。”
“合格品”成精裝主力軍
8月2日,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四惠建材城、十里河建材城等多家大型家裝建材市場的木材地板區。四惠建材城瓷磚衛浴區周姓管理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瓷磚產品主要分為優等品和合格品。“優等品就是成品里面質量最好、各項檢測都達標的產品;合格品也可以叫B類品,是主要是由于色差、尺寸、平整度等問題從成品中經篩出的有瑕疵產品,但仍可以使用。”
那么是否消費者遇到的問題瓷磚就是業內人口中的“合格品”?8月3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國內衛浴業某知名品牌工作人員王博,王博透露,其公司品牌瓷磚產品中的優等品會在包裝、出廠后直接進入零售渠道,而合格品則會再次篩選后按照瑕疵缺陷程度進行歸類,其中瑕疵較小的被列入合格品。“這樣的產品一般面向家裝和工程采購,首先相對殘次品來說合格品對使用沒有明顯影響,而且價格相較優等品有大幅度的下降,往往被開發商爭相預訂用于規模性精裝中使用。”王博提醒消費者:如果在交房時發現問題,消費者往往和開發商難以協商一致,所以在定制購房協議時要將精裝內容加以完善和約束,最好在標注精裝項目、規格、品牌、價格外對產品的等級、質量、環保等具體標準加以規定,并落實在協議中,這樣出現問題后消費者可以憑借約定內容進行更有效的維權。
“等級” 魚目混珠
盡管消費者在選購家裝瓷磚時越來越關注產品質量,但是市場上各類瓷磚產品的不同等級劃標準卻又讓不少消費者陷入了困惑。專家指出,目前市場上部分瓷磚生產廠家對其產品的質量等級劃分并不規范,“優等品”、“一級品”等質量等級標準混亂,存在著“魚目混珠”不良行為,消費者應在選購時事先了解產品質量劃分標準,并及查看其等級證明相關材料。
消費者:沒有機會辨別
近日,記者接到了家住北京市平谷區劉家店郭女士的投訴。郭女士表示,自己與家人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某大型建材市場購買瓷磚時,發現不同品牌瓷磚的質量等級標準不一,讓自己與家人無從辨別。“有的銷售人員說包裝標注一等品的瓷磚是質量最好的,可有的卻說優等才是等級最高的,其次才是一等品和二等品。”郭女士告訴記者,面對著不同品牌的不同質量標準,自己與家人不知該如何選擇。
另一位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天鵝灣正進行新家裝修的李先生也表示自己在選購地磚時出現了問題。“我當時是和愛人一起去轉的地磚,轉了不少地方,發現幾乎大部分建材城的商鋪里同一種花色樣式的都又分成了不同的等級。”李先生告訴記者,當時自己的目標價位是每平米50元左右:“我在目標價位中相中了一款乳白底淺灰條紋的地磚,但是覺得地磚表面不太平整,當時推銷人員又想我推薦了同樣花色和規格的另一批,但是價格每平米70元。”李先生表示,當時銷售人員告訴自己價格較高的屬于優等品,相對個方面都是品質最高的,而價格稍低的批次為一等品,盡管同樣符合各類檢測標準,但是相對效果稍差。“于是我和愛人決定每平米多花20元購買優等品批次的瓷磚,但是在施工后發現部分瓷磚的顏色和效果與整體有差異,我懷疑是他們攙著次品賣給我的,但是瓷磚都是成批運過來的,商家不承認動了手腳,我們自己也沒證據。最后他們承諾可以更換有質量差異的瓷磚,但是都已經鋪好如果再換根本不實際。”
經了解,大多消費者表示自己盡管在選購家裝瓷磚時消費者對質量和等級格外注意,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消費者憑借現場對商家的詢問和觀察很難具備辨別瓷磚質量和等級的機會和能力。
商家:“偷梁換柱”盛行
8月2日,記者走訪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四惠建材城、十里河建材城等多家大型家裝建材市場的瓷磚衛浴專區。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同品牌的產品其質量標準的劃分并不統一。另外,盡管相關政策規定零售商家需要在銷售過程中向消費者告知所購產品的質量等級,但在走訪中多數銷售人員并未按要求主動告知。
此外記者還看到,同一品牌和規格的瓷磚在不同商鋪中價格差別不齊,最高每平米相差近20元。四惠建材城內的馬可波羅瓷磚特許專營店的負責人孫經理向記者透露,同牌同款瓷磚之所以價格差別直達其原因在于產品“等級”有別。“比如都是我們馬可波羅品牌,規范的經銷商會把標注優等品和合格品的信息在保證上體現,在銷售過程中也會向消費者告知;可是一些不規范的商家會在銷售中把原包裝拆除分開銷售,或者在優等品中摻入質量較差的合格品再重新包裝后銷售。”孫經理表示,由于每一件地磚類產品本身就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所以商家將“不可避免”冠冕堂皇地作為“偷梁換柱”伎倆的借口,讓消費者無可奈何。
專家:現場對比簡單高效
四惠建材城瓷磚衛浴區周姓管理人員就瓷磚類產品的等級標準問題表示,目前瓷磚生產廠家對于瓷磚產品的等級劃分并不規范,一些廠家一級品就是優等品,但通常優等品是最高等級產品,而一級品、二級品次之。“所以消費者在選購瓷磚時,一定要先向有關人員咨詢該品牌產品的等級劃分標準,了解后再進行選擇。此外,在購買產品時可以向商家索取等級證明相關資料,如發現商家口中的“優等品”僅為“合格品”時,應即時維權,要求退換。”
8月3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國內衛浴業某知名品牌工作人員王博,王博在采訪中表示由于目前國內衛浴品牌存在較多中小型企業,其管理和生產流程尚未規范和完善,又急于獲利,因此存在依照經銷商要求將不同質量等級產品摻雜打包銷售的現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比如原本一些存在瑕疵的合格品應多用于工程渠道,但是經銷商往往將低價批量購買的此等級產品用于零售渠道摻著優等品一起賣,消費者沒有經驗往往會花上優等品的錢買到不少比例的合格品。”
8月3日,從事家裝設計多年的紅星美凱龍設計師蘇航表示瓷磚類產品材質和配方不同會使產品表面亮度、硬度出現差異,而同牌同類的不同等級產品相對材質、配方差別較小,因此辨別難度更大。“我國瓷磚產品的具體驗收標準目前目前尚屬空白,消費者如果不用專業儀器測量,單憑肉眼無法分辨其質量。但是東西怕比,瓷磚也一樣,只要把兩類產品一對比,就能看出差異,不論是顏色、平整度還是其他細節,比較厚消費者還是能夠發現不同的。”蘇航說。